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对长沙提出“六个走在前列”新要求;市委、市政府据此确立了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目标,推进转型创新发展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成败关键之举。
转型从何处转,创新从哪里抓?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园区要作为主阵地、担当主力军、打好主动仗”。让转型创新发展在园区落子、落地、落实,已成为长沙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4月初至6月中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与文树勋、陈献春、何寄华等市领导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来到雨花经开区、暮云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金霞经开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天心经开区、望城经开区、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浏阳经开区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进企业,访车间,到工地,马不停蹄地对长沙10个国家级、省级园区进行密集调研。一次次现场交流,一场场实地走访,在60多个企业和项目点对点的问政、问计、问需中,摸实情,解难题,寻求园区在转型创新发展中“华丽转身”。
推进“众星捧月”般的集群式产业发展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命脉,而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群化程度,往往决定一个园区的竞争力强弱。
在浏阳制造产业基地,长沙方圆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华恒焊接公司、宇环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一朵天下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等一个个“小而精”、“小而强”的企业,彰显出园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导特色。
易炼红对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给予肯定,鼓励园区和企业抢抓转型创新发展对工业自动化、现代化的机遇,把产业链拉长、拓深、做精。
从产业同构、同质竞争中跳出来,打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城市功能布局的产业集群,已成为长沙各大园区共同面临的课题。
位于中心城区芙蓉区的隆平高科技园,规划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在众多园区中无疑是“小个子”。如何让“小个子”迸发出“大能量”,园区在探索,企业在期盼。易炼红在调研中强调,要着眼于中心城区功能相匹配的产业领域,坚持走高科技、高端化、高集约的发展路子。
天心经开区是一个“袖珍型”园区,在“寸土寸金”的省府新区担负着产业培育重任。“精耕细作”的路在何方?易炼红一边看项目布局,一边与园区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就是立足于打造“长株潭融城核心商圈、省会现代服务中心”,围绕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而发力。
走进临港、临铁、临空的金霞经开区,湖南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金霞电商大厦、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或是如火如荼的工地,或是拔地而起的楼宇,商贸物流园区的气息扑面而来。易炼红要求园区以发展现代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构建大物流、大商贸、大开放的产业格局,建设辐射东部、影响全国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园区。
一个园区,就是一片产业“森林”,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支撑,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扎根。由零散地抓项目转向集群式抓产业,是转型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找准定位再出发,长沙园区的“二次创业”大幕已经开启。
把项目建设的“牛鼻子”紧紧牵在手上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仍然要靠项目。”调研中,易炼红每到一地,看项目、促项目、给项目建设打气、为项目建设解难是“规定动作”。
在项目建设现场,易炼红反复叮嘱园区负责人,“项目建设要以转型创新发展为导向,把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落到实处,始终追求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不能搞成‘大杂烩’、‘大拼盘’。”
“一门心思上项目,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抓项目”,项目建设的氛围在园区日益浓厚。
浏阳经开区投资10亿元的基伍手机长沙e中心项目,预计今年10月投产,未来将形成1000万台的生产规模;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投资30亿元的杉杉新材项目一期,正在进行土地平整;望城经开区的万家乐热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已见雏形;天心经开区的广告产业园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目前已入驻企业180余家;岳麓科技产业园的上药九旺医药科技园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封顶;金霞经开区的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恩瑞物流城等“百亿级”销售额的项目在加快推进……
每个园区都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抓紧推进,转型创新的大文章开始在项目建设中落子。
“我们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大项目,拉长产业链,搞好配套招商,既种‘大树’又造‘森林’。”各大园区都怀揣着一个全产业链式的升级梦想,推动园区经济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聚沙成塔”中做大做强。
让创新的“引擎”驱动园区蜕变
长沙的产业园区,均走过了10年以上的发展历程。转型创新,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等问题倒逼而来。“决不能再走拼资源、拼地价、拼政策的老路,必须在转型和创新上走新路”,市委、市政府在理念上旗帜鲜明。
创新再创新,作为产业高地的园区如何行动?
调研中,易炼红每到一个企业、每看一个项目,都会向相关负责人连连发问:产品的技术含量怎样?企业的创新能力怎样?现有的研发水平怎样?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
浏阳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都是近两年新晋的国家级园区,易炼红十分关心创新平台的搭建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浏阳经开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药监局认证的药物安全评价机构—省药物安全评价检测研究中心落户于此,即将建设无线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尔康制药、华纳大药厂等企业都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望城经开区的晟通科技率先研发出轻量化全铝汽车,比同等性能的钢制车轻了近一半,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泰嘉新材料掌握了制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话语权,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特高压输电产品,连续多年成为多个国家重点输电工程项目供货商……
易炼红鼓励园区和企业抢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先机,在自主创新上再加力、再突破,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其他园区相比,岳麓科技产业园在省级园区中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虽然起步晚,但成长性好。园区借助毗邻岳麓山大学城的优势,与中南大学合作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联东U谷·长沙国际企业港、中大检测、浦洋节能科技园、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入驻。
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启动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湖南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红宇新材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实验基地,湖南菲尔姆光能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今年1月至4月,园区新开工项目数、新竣工项目数及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列全市“五区九园”之首。
易炼红对两大“新兴园区”寄予厚望,鼓励他们敢与国家级园区在自主创新上比高低,继续走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之路,加快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市场化,推动企业和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型升级。
有了创新的吸引,一个个科研团队、一批批高端人才犹如找到了阳光、雨露和沃土,向长沙的园区纷至沓来。
在产城融合中
打造宜居宜业的“综合体”
今天的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区,担负着新型工业化基地、新型城镇化腹地的双重使命。
曾几何时,园区被片面地理解为单一的生产场所,白天热热闹闹,晚上冷冷清清。配套不足带来的“先天不足”,让园区承受着“空城”之痛。
长沙的13个国家级、省级园区,不是处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就是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大多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版图”。产城融合,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急迫、更为重要。为此,市委、市政府给了园区一个新的定位: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经济综合体,并加快实施两型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
雨花经开区、暮云经开区地处长株潭“绿心”的重要部位,前者已引进各类企业430余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后者落户了200余家企业,聚集了15万人,实现总产值115亿元。“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园区负责人如此表示。道路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供不应求,绿化标准偏低,导致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易炼红对园区提出了“三个同步提升”的明确要求,即同步提升园区和城市建设等规划水平、同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平、同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抓住机遇推动长沙中心城区向南延伸,按照中心城区同等的品质和标准,全力建设产城融合的生态绿心。
隆平高科技园、天心经开区、金霞经开区等中心城区的园区,也同样面临着如何由产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的重大使命。隆平高科技园的“种业硅谷”高起点规划,以“一路一带一园一馆三中心”为核心项目,通过串联梦幻水岸、产业蓝岸、生态绿廊和文化活力圈,打造大长沙休闲文化综合体。天心经开区的湘雅五医院今年启动建设,长沙城南将拥有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投资近40亿元的中信新城已竣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金霞经开区年内启动10条道路建设和两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鹅羊山公园、湘江风光带(金霞段)建设,不断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
调研中,易炼红要求各园区按照组团式、串珠式城市发展的思路,在产城融合中高起点起步,坚决避免“单中心”、“摊大饼”式城市发展老路。作为品质长沙建设的重要载体,园区正经历着工业区、产业区向现代化城区的精彩蝶变。
一次园区调研之旅,就是一次集思广益、凝心聚力、排忧解难之旅。密集的园区调研释放出强烈信号:长沙的转型创新发展,主战场在园区,主阵地在园区,主力军也必然是园区。
从经济的角度讲,园区强则长沙强,欲做大做强长沙经济,必先做大做强园区经济;要有长沙经济的升级版,必先有园区经济的升级版。战鼓擂响,重任在肩,期待园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奋发作为,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转型创新、做大做强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