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定制"特色园区
2014
08/20
20:51

 济宁晚报讯 园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而一批批充满活力的特色“园中园”,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集聚高端要素、引领创新创业的重要“战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空间资源等优势,积极引领一批特色“园中园”落地生根,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品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专业化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制品、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园,形成了“专业园、园中园”发展模式。

“园中园”增强产业发展的集聚力

开发区为加速区内金属材料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依托金属制品产业基础的突出优势,规划500亩土地,兴建了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有沃尔斯铜铝业、凯深金属、华宇金属、海泉机械等12家企业入驻,已完成投资30亿元,主要生产特殊合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轨道交通专用金属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年产规模300万吨,年销售收入50亿元。

开发区积极调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结构,建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促进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产业园主要围绕超导硅芯片、光热硅芯片、LED芯片等光电、光热产品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着力拉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已有东洋碳素、佳华电子2个项目投产;华祥石墨、金海洋碳素、祥盛光伏、华晶碳素4个企业在建,计划年底前投产。

开发区还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规划300亩土地,建设了工程机械核心零配件进口替代产品的工程机械产业园项目。产业园主要生产液力变矩器、液压件等产品,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6亿元。

“园中园”为入驻企业“私人定制”

开发区不断探索“园中园”发展模式,通过招引开发业主建设产业园,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招商、统一政策的经营模式,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研发、生产、办公场所,避免企业自行拿地、建设带来的分散经营精力和开发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项目占地后“圈而不建”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规划建设中的,济宁运河建材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就是通过这一模式建立起来的。

该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以电子交易为主体,以大型仓储、剪切加工、运输配送为配套的一站式现代物流钢材城,为苏鲁豫皖等周边省市提供一个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平台。主要建设钢材区、电子交易区、商业区、创业产业区、生活配套区、仓储物流区,新上现代化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配套建设停车场、园区道路、周边绿化等。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规划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如意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园区,实现先进理念与优势产业、优质资源的优势叠加、融合发展,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壮大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轨迹步入速度更快、层次更高、质态更优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