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4
10/30
20:39

 山东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山东金属学会

2014年10月

钢铁产业是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之一,为加快推进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我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全省钢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46家,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钢铁联合企业19家,22个生产单元,分布在莱芜、日照、济南、淄博、滨州、潍坊、临沂、德州、青岛等11个市,形成了从矿业采选、原燃料加工、钢铁冶炼到压延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3年,全省生产铁矿石原矿2153万吨,耐火制品412万吨,铁合金148万吨,焦炭(1088, -1.00, -0.09%)4317万吨,生铁6580万吨,粗钢6767万吨,钢材(2590, 27.00,1.05%)8109万吨。耐火制品、焦炭、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在全国均列第3位,铁矿石和铁合金产量列第9、10位。

全国前10家钢铁企业集中度为39.4%,我省前2家(10%)钢铁企业集中度为52.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0.82%,我省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4.47%,高于全国3.65个百分点。

(二)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全省拥有炼铁高炉91座,产能8505万吨。其中:<1000m3高炉49座,比2009年减少12座,占总产能的38.48%,比2009年降低9.71个百分点;≥1000m3的高炉42座,占总产能61.52%。炼钢转炉和电炉83座,产能9086万吨。其中:<100吨的转炉43座,占转炉钢产能的46.03%;≥100吨的转炉28座,占转炉钢产能53.97%。<50吨的电炉2座,占电炉钢产能9.82%;≥50吨电炉10座,占电炉钢产能90.18%。

经过近几年工艺装备结构调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冶炼装备向大型化发展,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高炉占60.43%,转炉占50.80%,电炉占44.65%。

(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省中高端产品如管线钢、汽车用钢、不锈钢等品种从无到有,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生产造船板、汽车板、管线钢板带、容器板等中高端品种板带材308万吨,占板带材总产量的15.75%。具有竞争优势的钢材主要有:中厚板材、H型钢、齿轮钢、优质线材(2894, 0.00, 0.00%)和不锈钢材。

钢铁产业链延伸有了较快发展,聊城冠县和滨州博兴两个薄板(带)深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了冷轧—镀铝锌—彩涂的产业链。冠县钢板(带)深加工产业园区,以山东冠州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30余家企业形成了冷轧、镀铝锌、彩涂一体化生产,年综合加工能力870万吨,其中冷轧板(带)380万吨、镀铝锌板360万吨、镀锡板30万吨、彩涂板100万吨。博兴板(带)材加工产业园区是全国较大的冷轧、涂镀产品生产集散地,冷轧产能800万吨,镀锌产能750万吨,彩涂产能1000万吨。

(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全省钢铁产业大力应用节能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能耗指标不断改善,主要工序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炼铁工序能耗392kgce/t(千克标准煤/吨),比全国平均值低6kgce/t。转炉工序能耗比全国平均值低3.71kgce/t。吨钢耗新水3.08m3,比全国平均值低0.36m3。

全省钢铁产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研究应用清洁生产和节能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取得较好效果。主要企业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粉尘达标排放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均为100%,烟尘达标排放率96.65%,SO2排放量较上年下降11.75%。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济钢、莱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研究采用干熄焦技术、烧结、炼钢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及副产硫酸技术、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技术、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余热余压发电技术、煤气综合利用技术、循环水串级使用技术、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烧结/炼钢余热回收利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以山钢集团的两个工程公司为主体实现了产业化。

(五)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省钢铁产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创新队伍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主要钢铁企业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9个省级技术中心。2011年至2013年,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10项,省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拥有授权专利1900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35件;专利转让、许可实施200余件次,取得收益1亿多元。2013年全省钢铁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成功开发了汽车大梁用、核电结构用、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和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用F型钢以及海洋工程用、超高强度结构用、高级别石油管线用、压力容器用钢板等217个新品种钢材。承担的3项(新一代高韧性高耐磨热轧中厚钢板的研发,高炉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炼铁技术,钢厂关键界面物质流、能量流协同优化技术与工程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完成了计划进度。

(六)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取得积极进展。

2008年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滨州、潍坊、淄博和临沂组建了4个区域性集团公司。

2009年至2013年,全省累计完成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703.7万吨,炼钢产能959.3万吨,全部淘汰了400m3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省钢铁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

在我省钢材产品结构中,非合金钢占66.78%,比全国主要钢铁企业高12.16个百分点,其中,普通质量非合金钢占83.87%,比全国高19.53个百分点;低合金钢占28.62%,比全国低8.54个百分点,其中,普通质量低合金钢占91.67%,比全国高10.35个百分点;合金钢及不锈钢比全国分别低2.78和0.84个百分点。我省钢材以低端的普通质量的非合金钢材和普通质量的低合金钢材为主,产品档次低。

(二)经济效益低。

我省23家重点钢铁企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7亿元,实现利税62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在23家企业当中,亏损企业5家,亏损面为21.7%,亏损企业亏损额19亿元,较上年减亏17亿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吨钢销售收入低44元,吨钢利税低59.98元,吨钢利润低19.1元。

(三)能源消耗较高。

我省主要企业焦化工序能耗与先进企业相比高22kgce/t,炼铁工序能耗高20kgce/t,炼钢工序能耗高11kgce/t,轧钢工序能耗高19kgce/t。

(四)减排压力大。

我省污染物排放较低的企业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S02排放量高1.03kg/t钢,颗粒物排放量高0.34kg/t钢;与国家2014年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相比,S02排放量高0.75kg/t钢,颗粒物排放量高0.27kg/t钢。我省钢铁企业环保成本逐渐加大,2013年吨钢达到175元。

(五)企业规模小,劳动生产率较低。

我省钢铁联合企业19家(山钢集团包含济钢、莱钢及永锋和淄博张钢共4个生产单元),22个生产单元,500万吨以上的企业3家,占企业总数的13.64%;200~500万吨的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的50%,粗钢产量3077万吨,占全省的45.47%,平均每个企业年产粗钢279.72万吨;200万吨以下企业8家,占企业总数的36.36%,粗钢产量736万吨,占全省的10.88%,平均每个企业年产粗钢92万吨。

我省钢铁生产工序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炼铁工序仅是国内先进水平的52.13%,炼钢工序为37.15%,轧钢工序为32.97%。

(六)产业布局不合理,物流成本高。

我省钢铁产能以内陆布局为主,而沿海布局滞后,沿海钢铁产能1700万吨,占全省18.71%。内陆与沿海钢铁企业相比,以济南为例,增加铁矿石运输成本75元/吨,折合吨铁125元,钢材出口和远距离销售成本增加90元/吨。2013年全省需要铁矿石1.1亿吨,省内铁矿石自给率10%左右,90%依靠进口,全省钢铁企业年增加运输费用65亿元左右。

三、钢铁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一)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钢铁市场竞争加剧,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今后一个时期,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钢铁企业由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在发展模式上,从单纯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向优质低耗的集约型转变;在企业功能上,从单纯钢铁产品制造的粗放型向产品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和消纳社会废弃物的生态型转变,新建钢铁企业体现了这种理念。

二是产业布局向沿海转移。钢铁产业是大物流量产业,向有物流自然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京唐钢铁公司的建成,宝钢湛江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将加快向沿海转移,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三是技术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发展。工艺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建设3000~5000m3高炉和150~300吨转炉,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我国京唐钢铁、江苏沙钢、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已建成或将要建设5000m3级高炉,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目标。

四是自主创新、发展高端产品成为重点。提高钢材质量,实现下游产品的高寿命和轻量化,减少钢铁产品的消费量是社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支持重点钢铁企业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尤其是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能替代进口的关键钢材品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普遍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特别是新建沿海钢铁企业重点发展轿车用板、高档家电用板等高端钢材产品。

五是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JFE、韩国浦项等国际钢铁巨头,国内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在钢材深加工领域都有成功的实践,钢铁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由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的竞争。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提高钢材深加工的比例,与汽车、造船、家电等下游行业共同开发建立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已成为钢铁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及途径。

(二)国内钢材消费预测

我国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钢铁消费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8.5亿吨,国内钢材消费量达到7.5亿吨;到2020年,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将继续增加到8.8亿吨和8亿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替代钢铁的新材料得到推广和应用,钢材消费强度逐步下降,钢材消费由量向质转变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省内市场需求

我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家电、机械制造、船舶、建筑等用钢较大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大,2013年我省需要粗钢7800万吨,缺口在1100万吨左右。我省钢材企业销售主要立足于省内市场,省内销售占90%左右。造船用板、石油管线、压力容器用板、家电用板、汽车用板、集装箱用板、高端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还不能满足省内市场需求。我省钢材总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端产品主要从省外、国外采购。这是我省钢铁产业发展空间,也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四、转型升级主要目标

我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是压减产能、联合重组、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节能减排、优化创新,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产业布局。推进落实《山东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立足实际,压减现有钢铁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到2017年末,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35%左右,建成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碳排放考核示范基地。到2020年末,进一步压减钢铁产能,循环经济得到全面推广,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40%左右。

2、集约经营。到2017年末,培育山钢集团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进入国际钢铁企业前10强;培育5家专业化生产的区域钢铁集团。到2020年,6家主要钢铁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化经营,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3、产品结构。到2017年末,板(带)材中高端产品比例达到18%以上,三级及以上钢筋比例达到85%以上,板(带)材深加工规模达到1500万吨以上。到2020年末,板(带)材中高端产品比例达到20%以上,三级及以上钢筋比例达到95%以上,板(带)材深加工规模达到2000万吨水平。

4、节能减排。到2017年,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80千克标准煤以下,吨钢耗新水低于3.0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降至1.1千克以下,吨钢SO2排放量降至1.6千克以下。到2020年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0千克标煤以下,吨钢耗新水低于2.9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降至0.8千克以下,吨钢SO2排放量降至1.2千克以下。

5、创新能力。到2017年末,全行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8%以上,攻克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到2020年末,全行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行业技术、产品研发能力明显提高。

五、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实施青岛钢铁整体搬迁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重点工作。支持山钢集团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成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碳排放考核示范基地,形成年产生铁810万吨、粗钢850万吨生产规模,主要生产高品质、竞争力强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镀锌板、中厚板,主要供应汽车、家电、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行业。支持青岛钢铁整体搬迁改造,形成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重点生产汽车用弹簧扁钢、高端优质线材。

济钢要加快转型发展,实施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压缩钢铁产能,环保治理达到城市接受的水平,实现余热余能供暖2000万m2,发挥已有复合材优势,扩大复合材产能,发展高端产品并大力促进招商引资,突出发展用钢制造业,形成以消化钢铁产品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莱钢要加强环保治理力度,加大余热余能开发利用,增加自发电比例。实施产品深加工工程,与莱芜市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实现50%的钢铁产品就地消化,形成以消化钢铁产品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与泰山钢铁共同推进复合材技术落地;发展高端建材工厂化制作和城市智能车库。

同时,进一步压缩内陆规模小、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钢铁生产能力,使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推进《山东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的落实,引导钢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支持山钢集团兼并重组,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支持引导滨州、潍坊、淄博、临沂和莱芜地区的钢铁企业实施区域性联合,形成实质性集团公司,实现集约化经营。

(三)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对钢铁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施以员工持股为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主要企业(集团)要研究产品发展方向,明确产品定位,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支持大型钢铁集团面向全国市场,重点开发生产高等级造船板、X80级以上管线板、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强耐磨机械制造用板。支持中小型钢铁企业以省内市场为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施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热轧冷轧薄板(带)、中厚板、不锈钢板带、优特钢、H型钢、高强度钢筋、优质线材、优质管材等八大系列产品。

1、热轧、冷轧薄板(带)。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以汽车、家电行业用板为目标,研发高端热轧薄板(带)、冷轧薄板(带)。依托济钢、莱钢、日照钢铁研发系列薄板产品。

2、中厚板。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济钢中厚板生产线,研发造船及海洋工程用、工程机械用、汽车用、压力容器用、桥梁用等高强耐磨钢板及核电、风电等产业用中厚、特厚钢板。

3、不锈钢板(带)。依托泰山钢铁,提升不锈钢板带档次,建设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延伸现有不锈钢产业链,形成不锈钢中高端系列产品。

4、优特钢。依托莱钢、巨能特钢、西王特钢、青钢和齐鲁特钢,研发高端锚链钢、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模具钢等高端优质特殊用途钢材。

5、H型钢。依托莱钢、日照钢铁,开发钢结构高层建筑和大空间钢结构用钢为主导的高端建筑用钢,研发海洋石油平台用、核电结构用等高强高韧耐蚀H型钢。

6、高强度钢筋。依托莱钢、淄博张钢、石横特钢等企业,推广高强度热轧带肋钢筋,研发和推广785、830、930MPa级超高强预应力热轧钢筋。

7、优质线材。依托青钢、石横特钢、淄博张钢和潍坊特钢,生产钢帘线、胎圈钢丝、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焊接用优质线材。

8、优质管材。依托烟宝钢管、鲁宝钢管、山东巨能特钢,开发石油用、超高压锅炉用等高附加值无缝钢管。

(五)研究推广一批先进技术。

1、高效制造技术。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青岛钢铁,重点研究推广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大型高炉高效、节能、环保和长寿综合技术,研究应用冶金工艺“界面”技术,促进生产流程整体运行稳定协调,实现紧凑化、连续化和高效化生产。

2、产品升级换代技术。依托山钢集团研究应用高效低成本的转炉洁净钢生产系统技术和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无缺陷连铸生产技术,依托莱钢、巨能特钢、西王特钢研究应用高洁净度电炉冶炼技术,依托济钢开发LF深硫脱技术、RH多功能精炼技术、电磁冶金技术、控制结晶技术等,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3、节能降耗技术。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青钢,重点研究应用节能型加热炉、高温蓄热燃烧技术和加热炉计算机控制技术,依托济钢研究应用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高炉炉渣余热回收技术,依托莱钢研究应用高温高压锅炉的干熄焦技术、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煤调湿和高炉鼓风脱湿技术。

4、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青钢开展钢铁流程碳素代谢机理及超低碳排放型钢铁冶金流程模式研究,研究应用城市垃圾与钢铁工艺耦合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研究应用冶金过程氮氧化物、二噁英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依托山钢集团、青钢研究应用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低成本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及开发高附加值建材技术、耐火材料等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六)发展钢铁产品深加工。

1、完善一批产业链。依托莱钢、淄博张钢、鲁丽钢铁建设完善钢筋深加工生产线,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深加工。依托潍坊特钢开展线材深加工。依托莱钢开展钢结构用钢、磁悬浮列车轨道用型钢的生产应用研究。依托山钢集团建设船用钢板、汽车用板等产品深加工生产线。

2、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依托山钢集团,重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汽车、家电、造船、建筑、桥梁用钢板,形成高档板材产业集群。依托莱钢、巨能特钢、西王特钢,促进形成优特钢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集群。依托济钢,扩大招商引资,形成以消费优质板带材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依托泰山钢铁形成不锈钢加工产业集群。依托聊城冠县、滨州博兴形成冷轧薄板、镀层涂层薄板集群。

(七)化解过剩产能矛盾。

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分步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和产品等标准,用节能、环保、安全等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倒逼退出。解决企业能进不能出、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问题,建立新建项目与控制污染物排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相衔接的调控机制和监管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严格做好钢铁项目核准和备案等相关工作,清理违规建成项目。严格控制钢铁产业扩大规模,严格控制高炉、转炉大修扩容改造。积极做好《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问责制,加大压缩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和产能退出扶持政策,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引导我省钢铁产业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积极促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大型钢铁集团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山钢集团的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出台专项配套政策,解决国有企业负担重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形成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多方参与的研发投入机制。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鼓励金融单位对钢铁企业实施分类支持,重点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产业链延伸项目的资金支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支持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

(五)搭建原燃料联合采购平台。支持大型冶金企业集团牵头,吸收中小型冶金企业参加,建立山东省冶金原燃料联合采购公共平台,统一采购,增强话语权,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加大对省内铁矿资源开发使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合资合作办矿,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由省冶金总公司召集,与山钢集团、日照钢铁、青岛钢铁、魏桥铝业、信发铝业、南山铝业等省内大型冶金企业为发起人,共同设立山东省冶金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全省冶金行业统计数据信息交换平台,为企业开拓市场、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