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启动由省经信委、中科院沈阳分院、省科学院三方共同实施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行动计划,有利于山东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制约瓶颈,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在28日举行的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表 示,从今年起山东将每年选取100项重大合作项目,联合攻关,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李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去年全省实施省级创新项目4120项,投入研发经费276.69亿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5700余项。企业投入1.4亿元在山东比较有优势的食品安全、家防安全、煤炭生产等领域,开展的物联网系统研发和示范推广,已现关键性突破。推动3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预计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946亿元,新增利税158.8亿元。“但山东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问题严峻,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企业创新质量和效益、创新人才等方面需要加强。”李莎表示,当前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与使用效率不高的矛盾并存,有限的投入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提速创新当日,三方联合签署了全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推动山东省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仍然制约着山东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李莎表示,2014年,山东与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及山东省科学院已有28个重点项目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及产业化。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告诉导报记者,依托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发合作,可引导创新资源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聚集,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14年,中科院沈阳分院与山东合作的500多个项 目,已累计为山东企业创造效益178亿元。
“2015年,还有45项共性关键技术正在积极研发和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李莎透露,山东已经围绕22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232个亟待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及山东省科学院展开合作。
今年将集中开展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经济效益突出的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联合攻关高性能泡沫碳化硅陶瓷制备工艺,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药物筛选及纯化分离技术,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技术、体内体外医用高分子材料 、微小型智能多旋翼无人机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