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文化产业园区“百变秀”的背后
2015
04/25
21:39

近日,一个国家级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项目落户某省一个地级市。根据规划,项目未来将整合形成超300家线下与创意设计等产业链相关的企业群,涵盖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经营对象。就在两年前,该市首个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在郊区启动,一期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各类办公写字间700余套,园区网站介绍其功能“主要为商务办公兼顾商务居住、餐饮、健身等辅助功能,是各类企业创业与商务办公的首选之地”。熟悉情况的当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该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入驻条件很宽泛,园区对入驻单位的业务范围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由此暴露出的重复建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亟待破解。

定位模糊——

“圈地跑马”让园区变身“大箩筐”

山东社会科学院2014年6月发布的《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4)》显示:2002年,山东文化产业园区只有19个,而在2002年至2008年的6年间增加了45个,平均每年增加7.5个,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开始升温。2009年至2012年,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社会投资热点,4年间累计建成77个,年均增加近20个。截至《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4)》发布时,山东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已达141个。

目前,我国并未对“文化产业园区”做出准确定义。2010年,文化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在“总则”第二条指出“本办法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的特定区域。参见上述试行办法,文化产业园区应该指集合了文化产业某一链条中一环或更多环的众多文化企业的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区域。

“但在现实操作中,不少地方借园区之名进行招商引资。”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迎芳指出,更有甚者,为了吸引企业入驻,不考虑其业务是否与园区性质吻合,一些与园区主题关联度不大的企业也能进入园区。

某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地个别文化产业园本身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发展文化产业只是一方面,主业还是房地产开发。”

记者走访发现,东部某省一些几年前就喊出动工口号的文化产业园,现如今或是“临建遍地”,或是门可罗雀,看似无力担当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载体的重任,部分园区则变成了“大箩筐”,普通商贸店铺、旅游品批发摊贩纷纷进驻。

专家指出,有些地区和部门热衷给文化产业园区挂牌却忽视其内涵,不少园区单纯“为集聚而集聚”,园区内企业单兵作战,缺少横向联动和分工协作。

服务匮乏——

园区运营者“转行”物业公司

企业向园区集聚,主要为的是园区全面而又专业的服务。“这些服务,不只是物业服务,还应包括工商财税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和融资服务等。”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昝胜锋曾参与山东省内文化产业园区调研,他发现在众多的文化产业园区中,建有统一技术平台的“寥寥可数”。

以山东省为例,部分政府投资主导建设的园区虽然提供了工商财税等行政服务,但提供融资服务的

少,绝大多数园区均停留在提供物业管理层面上,仅仅充当了物业公司的角色。

先进经验也并非没有,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即是典型。在老厂房基础上通过“文化嫁接”诞生的“创意100”,开园以来奉行“高门槛、低租金”的招商经验,只要有文化创意的人才均可入驻。比如,看中青岛的旅游市场,“创意100”管理方探索构建原创城市礼品与旅游纪念品展示交易平台,邀请一批专业的文化创意机构入驻,开展礼品设计、研发、展示、销售;同时着手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平台建成后,通过线下与线上两种途径,整合国内外礼品产业资源,打造原创礼品的“设计—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推出高品质的创意礼品,满足市场需要。“创意100”总经理邓斌介绍,园区发展目标是在盈利模式上由房租收益进一步向文化投资、平台运营等多元化收益转变。

“在成熟园区里,企业主要负责创意设计、技术进步和产品制作,其他由园区管理机构提供。”昝胜锋说,这样运行有两个好处,对入园企业而言,可集中全部精力搞生产经营;对园区管理者来说,承接了园区内企业服务的需求外包,实现了规模经营,有利于专业化发展。他指出,文化产业园区由物业管理向全方位专业服务转型,形势十分紧迫,但也任重道远。

规划滞后——

概念定位简单缺乏吸引力

记者查阅“文化产业投融资商务平台”网站发现: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招商简介大同小异,多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挥集聚效应”的笼统表述,有些项目干脆将文化产业的门类罗列出来。忽略项目名称,内容介绍大有“师出同门”之貌。

缺乏产业发展规划是很多文化产业园区的通病。“大多数园区只有简单的概念定位,对园区产业发展前景尚未顾及,无意引导相关企业和项目前来集聚,在完善产业链条上鲜有作为。”赵迎芳指出,还有一些园区设计缺乏统筹,功能定位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与起步阶段自发建设不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文化产业园区在投入规模、运作方式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亟须加强科学管理和有效引导。

专家指出,避免文化产业园区的跟风上马等乱象,首先要理顺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采取统一审批和规划,避免出现多个部门各自评选命名工作的情况。同时还要统筹园区与当地城镇、产业规划,突出主题;依据不同产业形态和运行规律对园区进行科学划分,参考科技园区管理激励办法完善文化产业园区相关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