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2014年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
2015
04/30
06:59

 29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经信委副巡视员张忠军表示,2014年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出总、销售收入、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国第二

张忠军介绍,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门类齐全,是山东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拥有纺织、印染、服装、家纺等10个子行业,产业链完整。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176户,从业人员180万人。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占全国纺织行业的18%;实现利税1055亿元,利润673亿元。综合生产能力、产出总、销售收入、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一季度,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其中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行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显示出较好发展势头,适销产品增长好于上年,骨干企业增长平稳,效益回升。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2%,其中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消费品分别增长9.61%、6.1%和11.54%,出口增长7.4%。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在各领域均涌现出一批标杆式企业。魏桥创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鲁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世界顶级品牌衬衫制造商;即发已成为全国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如意集团整合全球资源,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企业;希努尔男装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男士正装生产基地;孚日家纺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其中毛巾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位。

同时,张忠军指出,虽然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优势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初步加工比例较高;品牌建设和时尚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综合成本增长加快,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市场开拓、渠道创新能力弱。

开展“互联网+纺织服装”行动推进纺织服装智能制造

张忠军介绍,为推进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将开展“互联网+纺织服装”行动,推进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结构优化、市场开拓、品牌发展、创新提升,逐步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发展。

围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产业链,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推广红领集团发展大规模高端定制的典型经验,从源头上引领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装备水平,推广应用康平纳集团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成套设备,提升生产关键环节和工序连接智能化水平,开发应用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自动装备,在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开展智能制造的应用研发,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及成本控制等问题。建设数字化生产示范线,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实现生产、仓储和电子商务的集成,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绿色纺织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和应用适合纺织服装行业特点、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和软件,促进纺织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造提升。深化以企业资源规划(ERP)为代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纺织企业的应用,在建立完善财务、供销、库存、生产、计划等子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与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相配套,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管理,逐步建立企业现代化信息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精细管理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形成广义的综合信息系统。

提升高新技术纤维、高端纺织装备、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创意、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技术创新要素,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兴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实现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以及终端消费的紧密衔接。重视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创新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发挥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作用,开展科技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2~3期专项活动。紧密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与适用人才培养相结合,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级创新型人才支持。要科学修订信息领域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积极推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科技、电商平台、移动互联等各种新兴工具与手段,扩展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发展跨境业务,培育新型业态,实现市场的新突破。加强品牌建设,围绕促进大众消费,提升山东纺织服装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力争到2017年,全省纺织服装企业省名牌达到20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0件,有国际影响力的、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品牌企业8家,培育10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