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青岛市数字家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家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委重点项目3项,承担的国家核高基项目新增产值130亿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越来越突出,预计到“十二五”末,青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
36家联盟构建完成
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科技局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组建3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国家级联盟1家,省级联盟3家,市级联盟32家。
其中,32家市级联盟分四批构建完成,联盟涉及成员单位600余家,涵盖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企业数占到了联盟成员总数的76%,基本形成了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参与,行业协会支持的发展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联盟承担科技计划项目达652项,其中国家级407项,省级119项,市级114项,项目研发资金总计13.5亿元。
联盟不搞“拉郎配”
政府在这些联盟的形成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没有搞“拉郎配”,不靠行政干预,不拔苗助长,而是由企业立足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自愿组合形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同点是联盟的突出特点。
例如我市企业参与数量最多的数字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去年8月,由28家企业、4家高校、2家研究机构组建而成,整合包括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等各类致力于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个体。目前,该联盟在成员合作、产业链整合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由青岛市海尔集团牵头成立的智能数字家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去年进入国家试点,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本报记者 谭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