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依托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必须要在转调发展上实现突破。按照市委书记张江汀在全市“工作落实年”动员大会上对转调突破的要求,烟台的三次产业正并举提升,开创突破。
在烟台的一、二、三产业中,农业将通过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力争尽快把烟台打造成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和特色精品农业大市;工业正在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膨胀发展;服务业则在培育新型业态,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向高端提升。
农业:把绿茶发展成烟台新兴产业
2012年,烟台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017.4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增加值377.3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13298元,同比增长13.5%。市农业局局长白国强说,为把烟台建成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未来烟台将大力建设生态农业,拓展生活农业,发展品牌农业,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民权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13年,烟台市将通过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全面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玉米“一防双减”试点示范,力争实现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探索研究现代苹果矮化栽培新模式,抓好矮化苹果示范基地、有机苹果基地、农业部标准果园建设,探索建立大型苹果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示范园,促进果业生产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功能先进的新型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生产,年内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旧棚改造1万亩;大力扶持标准茶园建设,努力把绿茶发展成烟台的新兴产业。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休闲观光农业是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013年,烟台将在开展星级休闲观光园评定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民俗体验、怡情生活、文化传承等生活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工业:首个3D打印制造技术成功应用
工业向来烟台产业的优势所在。2012年,全市工业总量再创新高,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7亿元,实现利税1274.4亿元,其中利润971.1亿元,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总量分别居全省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二位。市经信委主任孙涛说,为保证烟台工业在如此高基础上再实现突破,全市工业系统将在2013年组织开展“产业提升年活动”,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年内产值过千亿元产业达到5个以上;过千亿元产品集群达到4个;年内过百亿企业达到17户以上。
产业升级首先要在好产品、好项目上实现突破。市经信委将引导企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海工装备、游艇、北斗卫星应用、页岩气装备等高端产品;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云计算中心及服务、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项目。
眼下,2013年第一季度尚未过去,突破已经开始显现。记者从开发区路通精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如今正风靡世界工业领域的3D打印技术已经在该中心成功应用,成为全市首个建成使用的3D打印制造技术。截至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开发区多家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科技企业成功运用,涉及科研设备创新、钢结构建筑关键环节零部件应用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年内,路通精密将申请建设数字化铸造工厂,届时将成为国内低压铸造领域首家3D打印应用技术的数字化工厂。
服务业: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
2012年,烟台共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918.9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3%。之后的发展目标也更加清晰: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争取达到40%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要围绕服务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筛选确定5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特别要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基地、服务外包园区、国际综合物流园和北方城大市场等服务业四大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将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快推进西港区和龙烟铁路建设,建好保税、配煤、木材和液化品等临港专业物流中心,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城市;力争把批发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发展,为此,要加快北方城大市场、三站市场新区建设,推动三站市场提档升级。
根据《“十二五”服务业规划》,烟台将把海港路商贸区规划为全市商业中心,打造第一商圈;把滨海广场、迎春大街打造成金融商务集聚区;在市区南部规划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集聚区。为此,市发改委将筛选10个以上市级服务业重点园区进行授牌认定,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