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帮助企业职工解决安居问题,开展区域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应对供电紧张……近年来,威海出口加工区管理局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营造环境,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共赢。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园区个别企业出现了用工不规范、工资分配不合理、维权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结合园区特点,积极推行区域工资集体协商,选择区内5至10家规模企业,由企业工会向企业行政方发出要约,签订适合企业实际的工资集体协议。目前,威海出口加工区工会与区内30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12000名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保护。到今年年底,园区内90%的企业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随着威海城中村改造进程的加快,威海出口加工区内企业4000多名在周边村租住民房的职工面临无房可租准备返乡的局面。对此,管理局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深入企业进行摸底,了解租房职工情况,同时多方联系房源,共收集到6处能容纳6100人的房源。最终,通过租房、购买公寓等形式,为区内所有企业解决了职工居住问题。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后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出现缺工情况,缺口达4000人以上。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局又多渠道帮助企业攻克用工难题。他们指导企业制定每月用工计划表,通过帮助企业寻找外协、引进区外企业富余员工进区帮工、协调区外同类企业相互借工、联系高职院校学生入厂助工等形式,有效缓解了区内企业用工压力。截至目前,在管理局的帮助下,区内各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新招收员工4500人,区内缺工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出口加工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6710万元,同比增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