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的变化深刻地体现在威海出口加工区的土地上,但从未改变的是驻加工区办事处关员们为国把关、为民服务的决心。
一个飘洒着雪花的傍晚,关员们正准备下班,威海海纳开碧日用品有限公司的报关员从门外急匆匆跑了进来,递上了一份加班申请三车原材料由于下雪路滑,无法及时赶到。看着报关员急切的眼神,通关科的关员们接过了申请……一个小时后三辆货车顺利进入园区,企业负责人看着全身落满雪花的关员感动地连声道谢。对于加工区办事处的关员来说,这样的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今年以来,加工区办事处在法定节假日累计加班达310人次。
驻加工区办事处“有效监管、突出效率”的服务宗旨与出口加工区“服务就是招商,效率就是效益”的信念不谋而合:加工区办事处始终坚持报关单“一日清”,平均每日延长工作时间40分钟到1个小时,保证正常货物当天放行率100%;坚持“5+2”无假日工作制度,使广大进出口企业能够享受到和正常工作日一样的服务;举办政策推介会,加强对区内外企业的宣传引导,帮助企业吃透海关政策精神;采取重点企业走访、企业管理者座谈等形式,对区内企业进行调研,并为其量身打造适合的监管措施,使企业真正享受到通关便利。
成立十年,加工区的企业在不断增加,加工区的业务类型也在不断拓展。最初设立时,加工区仅有单一的保税加工制造功能。2009年,国家批准威海出口加工区开展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试点,这项举措使出口加工区实现了从“加工制造区”向集“研发、试制、采购、加工、检测、维修、出口、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的重大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威海市对外开放领域的空白。“以前我公司需在烟台、青岛等地办理相应保税物流业务,时间长、成本高,而现在只需用半天时间到威海出口加工区办理,平均每批货物的物流时间可减少一周左右。真是受益匪浅!”正在海关通关现场办理报关手续的威海世一电子有限公司报关员张婷欣喜地说。
凭借通关环境的高效便捷和业务类型的拓展,目前威海出口加工区已吸引了数家保税物流公司入区运作,物流仓库面积达1.53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业务已覆盖山东内陆,并向全国各地辐射,品种涉及电子元器件及配件、钢铁制品等7大类300余个品种,对威海本地区的生产企业、物流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0年中,威海海关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累计监管进出境(区)货物140余万吨,价值近130亿美元。其中,今年前11月共监管进出境(区)货物34.56万吨,价值31.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和16.2%。“威海出口加工区成立十周年来,威海海关悉心指导、拓展理念、优化服务。出口加工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威海海关的高效服务和有效监管!”威海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林玉霞这样评价海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