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明确将章丘市定位为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市域次中心,明水经济开发区面临难得机遇。今年是明水经济开发区建区20周年,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明水经济开发区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正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等工作全力冲刺“国家级”。
重点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5月15日,明水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山东三齐能源、山东柳工机械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的集体开工仪式,明水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参加本次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项目总投资40.6亿元,单体项目最大投资10亿元,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86.8亿元,新增税收4.96亿元。二是产业分布广,科技能力强。属于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配套提升的项目有9个,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项目有6个。15个项目的产品技术水平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三是项目布局优,税收贡献大。严格按照开发区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15个项目进行合理布局,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创造集聚效应。同时,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15个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到了311万元,亩均税收贡献达到了38万元。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明水经济开发区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加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强载体平台建设,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努力推动巴德士化工、福生矿安等20个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实现重汽轻卡、山东银鹭等30个结转续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1-4月份,开发区21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亿元,实现利税13.7亿元。
招大资引强企,培育产业集群
走进开发区,扑面而来的是浓浓商气,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氛围……中国重汽、娃哈哈、银鹭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开花。“别说是中国500强,就是世界500强,如果不符合我们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和业绩,我们一样会说‘不’。”明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时怀江说。
据介绍,针对发展实际,开发区聘请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先后制订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及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了依据。同时,开发区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准入标准,即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60万元,税收贡献每亩不低于25万元。为招大引强,开发区及时掌握大企业的投资信息和投资动向。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对于有效的大项目信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分工,实现责任落实,与企业进行主动全面对接。注重储备大项目推进,了解项目投资细节,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户。
随着去年银鹭公司上缴税收突破1亿元大关,今年,除山东银鹭、可口可乐、娃哈哈三期、宜和食品4个项目增资扩产外,又有山东荣骅食品公司入园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总投资7.5亿元,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2.5亿元。不只食品饮料业大发展,如今,开发区已形成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区的85%以上,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年1—4月份,共组织新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56.2亿元,包括山东柳工机械、山东思源水业、中大空调等重点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引导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在招商引资、投资促进的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也着重扶持、引导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全面营造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找准切入点,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寻找出路,进一步形成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局面。
作为从传统铸锻到新能源产业的代表,伊莱特经历着凤凰涅槃的转变。去年11月16日,山东伊莱特重工有限公司大型(海上)风电法兰项目正式投产,这个在外国人看来需2年半时间完成的项目,山东伊莱特只用了8个月时间。而海上风电法兰项目的高效完工投产,不仅抓住了产业延伸的发展机遇,也为章丘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以圣泉集团、明泉化工、日月化工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依托国家火炬计划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在发挥自身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向高端高质化发展。其中,圣泉集团将生物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做大做强,用一根小秸秆,榨出了大产业。
针对众多中小企业,明水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搭建各类发展平台,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高效率服务,使本土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凸显。本土企业章鼓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开发区实力壮大的一个缩影。在章鼓成功上市后,开发区山东伊莱特、华民钢球等本土企业也迈进上市之路。据了解,今年来,章丘市坚持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区域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改制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思路,抢抓机遇,加快节奏,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据记者了解,章丘全市打报告要求上市的企业 10余家,已进入上市程序的企业6家。“十二五”规划全市上市企业达到5家以上,融资60亿元,企业上市的意向和形势一片大好。济南市金融办也把章丘市作为企业上市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支持,章丘企业上市的春天已经来临。
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点,明水开发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2009年,开发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2010年,开发区被国家经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开发区内集聚了一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16项,省级59项,取得了164项科技成果和360项专利,9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1项技术荣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查询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围绕重型汽车、机械制造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三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区大力开展著名商标和著名品牌的争创工作。与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两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班,组织中集车辆、华凌电缆等多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圣泉的“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实验室”被认定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还通过了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验收。同时,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人才管理体系,组织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发展循环经济等各类培训交流活动30余次,帮助园区企业与驻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凭借临近章丘大学城的地理优势,明水经济开发区还组织大学与园区内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实习基地,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举办“校地合作发展论坛”,为园内企业输送人才近4万人次,为章丘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