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明水经济开发区--打造三重角色擦亮金字招牌
2013
03/20
05:05

2012年,围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明水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份有力的成绩单:24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0亿元、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完成出口总额7.23亿美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2012年,围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明水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份有力的成绩单:24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0亿元、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完成出口总额7.23亿美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当年10月31日,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是明水开发区作为“国家队”成员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提升的奠基之年。身份提升了,今年拟定的成绩单也随之提高: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1.6亿元,完成出口额7.92亿美元。

做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效能,这是开发区要做好的共性工作。不同的是,围绕“济南当排头、全省创一流、全国争进位”这一发展提升目标,明水开发区力争在共性工作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打造“三重角色”,将国家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擦亮、打响、用好。

1

当好“向导”

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商”

“在符合济南市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6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25万元,建设周期原则为18个月,大项目不超过24个月,项目建设情况与享受的政策挂钩。”相信已经落户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和一些曾经考虑要落户到这里的企业,对这几句话十分熟悉。

这是明水经济开发区在选择项目时的“准入关”。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2012年,济南一机床中高档数控机床、上海三爱氟含氟新材料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落户。园区全年累计新签约项目46个,实际到位资金171.5亿元,投资强度289万元,亩均税收贡献31万元。

今年,在把控好“准入”的基础上,明水开发区的招商又有了新的思考:利用项目推动开发区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以“产业类别、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税收贡献”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招商的针对性。

从目前确定的项目上,可以看出这种“新思考”的端倪:济南冶金科学研究所与中国钢铁研究院的合作,民基电力与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战略合作,将为我市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奠定产业基础;借助省医学科学院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招引从事高端创制的人才、项目和产业,鼓励园区现有的医药企业引进战略投资和技术合作,做强医药产业。

甚至外资的招商,也被纳入到这种“新思考”之中:发挥现有的特雷克斯、太古飞机外商投资企业的宣传推介作用,全力支持服务好意大利维龙物流园等新引进外资项目,营造有利于外资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进行以商招商。

2

干好“管家”

全程无缝对接式服务项目建设

项目从进区到产出,中间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项目建设。它既需要完善的推进机制,也需要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在这方面,明水经济开发区又司职“管家”的角色,力争为进区项目的建设提供全程无缝对接式服务。

4座3.5万伏变电站、4条10千伏变电设施、6条自来水管道、2条蒸汽管道,对于很多早已习惯了明水开发区日新月异的人来说,这几个2012年新建的设施可能不是那么地引人注意。可就是这几个设施,保障了银鹭食品、彼岸电力、科兴生物等项目的顺利建设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是在这种干好“管家”的意识下,在2012年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篇章里,明水的项目建设写下了精彩的一笔:娃哈哈普热线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3亿元、税收4.4亿元;巴德士化工高档涂料等27个项目紧张开工,今年可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44.3亿元,新增税收7.6亿元。

今年是明水开发区的“工业项目突破年”,全年将重点实施工业项目76个,总投资29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17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410亿元、税收11亿元。项目的建设依然需要服务和保障,明水开发区继续发挥好“管家”的作用: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生产企业——— 管委会——— 生产要素供应部门”三方协调互动的机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实施空港产业园二号路等6条道路建设以及重汽三期排水等2条排水工程,还有化工产业园的道路、供水和供气等设施。

3

做好“保姆”

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后勤保障

在明水开发区,有一栋去年新建的5000平方米的建筑,知道它的人都亲切地称它为“服务保障楼”。它的功能,是无偿提供给那些正在建设期间的新落户企业使用,可以同时满足20家新落户企业的办公、会务和食宿需求。这栋楼是开发区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后勤保障,尽心尽力做好“保姆”的一个缩影。

为建设和谐园区,开发区已经指导6家企业依法建立了工会组织,建会企业80%以上签订了集体劳动协议,95%以上职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此外,还为开发区系统17人办理了特困职工证,7人办理了低保,为6个企业2000多名职工办理了互助互济。

除了职工,这种“后勤服务”也向企业延伸。为了促进企业的外贸出口,今年开发区将突出抓好圣泉、太古、伊莱特等出口骨干企业,加强服务指导,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出口退税等政策,让企业早日受益。此外,整合龙头企业的产业与产品优势,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出口基地,确保园区企业今年完成出口额7.92亿美元。

目前,明水开发区内完全实现了水、电、暖、汽、天然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道路、排污和场地的“十通一平”。电信宽带网和广电宽带网可以提供通讯、网络和有线电视的接入服务。而经济开发区已拉起的“七纵五横”道路框架,绿化率达40%以上,为企业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本报记者 周福宝 通讯员 崔雨 陈涛)

大项目成就大发展

76个项目投资291亿元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明水开发区而言,项目是加快科学发展、振兴崛起的关键,项目就是生命线。

去年,济南一机床中高档生产基地、柳工机械、太原重工榆次高精密液压件等43个过亿元的高质量项目签约落户,对开发区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东望明水开发区,产业项目密集,在荣升“国字号”开发区之后,在招商引资方面更是乘势而上。今年,开发区将招商方向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型民企,力争全年到位资金214亿元。

市委书记王敏日前到这里调研时,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推动章丘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关键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具有长远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一直以“工业强市”为己任的明水开发区立即把2013年作为“工业项目突破年”,围绕全年计划竣工项目,实行督促推进、无缝对接、全程服务。开发区主任时怀江表示:“此时此刻,明水开发区已经全面打响了2013年的园区‘升级战’,并且有信心、有决心将把这场仗打出气势、打得漂亮。”

“两园一平台”利税45亿元

根据2013年规划,开发区年内计划启动济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承接高端项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着手对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等大型实力央企,通过加强与专业高层的深化合作,扩大高端项目的引进推广。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规划启动总投资达80亿元的济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重点发展涉及船舶配套、电工电器和仪器仪表等高端装备制造的科技产业。根据目前初步预计,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总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总额将达45亿元。

同时,科技创新园建设也被纳入开发区最新一轮重点发展工程之中。据悉,该创新园计划主要用于承接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的“三有”类小型和微型企业,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落户当地,进而谋求开发区系统化提升与发展。

此外,开发区还将借助省医学科学院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招引一些从事高端医药创制的人才、项目和产业,在科兴、利民等现有医药企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将其培养成章丘经济新的增长点。

增资扩产做大产业链

招商引资乘势而上,使很多有实力有潜力的项目成功入驻开发区;项目建设再掀热潮,让更多有能力有魄力的企业家加入发展实体经济的大部队。与此同时,开发区原有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开辟新项目,掀起了一股增资扩产潮,使现有大项目“滚雪球”式发展,使得园区品牌示范作用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重汽自入驻章丘以来,连续扩大再生产,目前就有投资15亿元的重汽轻卡和投资2.7亿元的重汽驾驶室项目先后投产;安莉芳二期项目规划总投资2亿元,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4亿元,税收近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人;圣泉集团新上20万吨酚醛树脂项目,投资总额4.8亿元,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8000万元……在开发区重点调度的30个项目中,总投资额达90.7亿元。

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群,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拉起整个产业链条的快速膨胀。在中国重汽去年新建重点的项目中,韩国KPF项目和载信物流两个新建项目就是重汽配套项目,属于二期扩产项目的中森轴壳也是为重汽配套,而且产品行业领先,并准备于近期上市融资。可口可乐、银鹭、娃哈哈等企业的扩产扩量,也带动了台湾大华金属、大华联合制罐、福贞金属包装、万昌包装、泉永印务、亿同新纸业等企业迅速发展。(本报记者 张硕 通讯员 崔雨 王叶 郑倩倩)

政企同心 章丘圆梦

破除“瓶颈”

今年1月24日,明水经济开发区召开“迎新春、话发展”企业家座谈会。在会上,重汽动力公司、章丘鼓风机厂等企业的代表踊跃发言。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伯康说:“原来感觉最好的环境是萧山,现在感觉是章丘,给我们很多惊喜,明水经济开发区升为国家级,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一话语,吐露了开发区企业的心声。

面对不利的经济形势,明水开发区致力于破除企业的发展瓶颈,在资金、平台建设方面向企业提供支持。开发区探索建立投融资运营机构,将开发建设后所形成的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土地、标准厂房等可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通过划转和授权经营的方式注入资产运营机构,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提高开发区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

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OT、BT等方式,开发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好行业发展平台、银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院校、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协作建起桥梁和纽带。通过上述举措,实现了硬件条件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转变作风

“服务没有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章丘市市委书记江林表示,除了在硬件方面向园区内企业提供支持,章丘市也十分重视提升“软环境”。

江林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单纯依靠政策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更依赖发展环境的改善。当前开发区的整个服务环境有了一定的提高,服务的质量水平、满意度都有所提升,但是还有相当的进步空间。因此,章丘市提出,要增强“五大”意识,不断提升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据了解,这“五大”意识包括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廉洁勤政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服务意识。

此外,政府部门还必须增强廉洁勤政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按照各级文件精神,从简安排各宗会议、活动,大力改进会风、文风,倡导节约理念,进一步加强车辆、食堂管理,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携手“抗寒”

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让园区内的企业在经济寒冬中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对于这一点,园区内的企业感受十分深刻。“尽管经济形势的压力很大,但我们感觉政府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方润刚这样表示。

在政府的支持下,园区内企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经受住过了经济“寒冬”的考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园区内企业山东银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发沐介绍说,去年面对不利的经济形势,该公司依然新增两条生产线,配套全部到位,企业实现了税收9200万元,生产运作顺利。今年1月份形势传好,今年有望保证1.3亿元税收。对于未来,罗发沐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争取把生产做好,作为对政府的最大回报。”

另一家园区内企业丰汇集团代表也表示,在园区的支持下,该企业去年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利润增长20%。该代表表示,今年1月份经济形势好转,企业已和清华大学、中国电力装备公司分别签订合同,定单很好。和罗发沐一样,他对未来的发展同样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