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园区许多走出去创业党员牢记身份、保持本色,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立足岗位作奉献的事迹,深得职工敬佩称赞。在“七一”前夕,笔者采访了该园区陕西亭南项目部工程队的3名普通党员。
孙 强:善于创新的“点子王”
今年35岁的孙强,是区队里的年轻派,他以善于动脑,善想“金点子”而被大伙称之为“点子王”。
孙强说,掘进工作是在地层深处与大自然作斗争,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只要肯想点子就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工作中,孙强是个细心人,他通过观察、分析,便能够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点子。
耙装机护绳栏是防止耙装过程中掉落煤块伤人的装置,孙强发现更换护绳栏时由于原来的插装式固定法不先进,每次拆卸非常费时费力,他利用工作空间,经几番思考后,一个改进“锔扣式固定护绳栏法”的点子被提交到区队班子会上,得到采纳实施,这使更换护绳栏由一小时缩短为10分钟。这也是他入陕工作后贡献的第一个金点子。
“点子不怕小,最重要的是实用。”孙强说。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更激发了他想点子的兴趣。无论是在工作间隙、还是在升井后的维修室、或是与工友交谈中,围绕解决问题想点子成了孙强的第二职业。
“他就是个‘点子王’,满脑子新方法。”说起孙强,工友们都这样评价。孙强贡献的“大断面掘进巷道分层掘进分段落底施工工艺”点子,使单班掘进效率提高23%、巷道成型率达到100%;而“创新移动式登高打注支护平台装置”的点子,则有效确保了作业人员安全。目前,以孙强名字冠名的金点子达9个。
秦玉兴:掘进面上的“老黄牛”
老黄牛,是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在工程队,也有一位堪称老黄牛的人,他的名字叫秦玉兴。
秦玉兴每天下井进入迎头,便抢着扛运掘进钻具、顺好风水管路,紧接就是连续干五个多小时的打眼、打设支护工作,最后收工再把使用过的钻具、管路放回原位置。每天重复干这些繁重工作,可他却乐此不疲。“咱出来几千里就是干的,干才是本分,更是一种快乐。”秦玉兴说。
轮流歇班制是区队保证职工正常回家休息和生产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每到轮休时间,其他职工都盼着早点回家,而秦玉兴却选择了留下。秦玉兴说,他以前在埠村园区采二队干了16年的采煤活,现在改行干掘进是半路出家,很多掘进工艺需要从头学起。因此,他除了每班跟着班组里的师傅们学习和多干外,还主动献轮休学练掘进技术。干练结合,熟能生巧。不出一个月,秦玉兴便基本掌握了使用掘进钻具、快速打眼、打设支护、开机耙装几大工种的技能。现在,他已成为班组能独当一面的打眼能手。
工作中,秦玉兴的肯吃苦、肯多干,在班组工友中是有口皆碑。班长蔡荣山夸赞说,秦玉兴每班下井都是跑在前头、上井走在后面,进了迎头跑前跑后、干着干那,他一个班下来,在迎头上来来回回最少跑5里多路,抱着风钻最少打70多个迎头眼和顶板支护眼,还要干一些辅助活,从来不喊苦叫累,真是个老黄牛。
白继刚:机电维修的“金刚钻”
在工程队工友眼中,维修工白继刚平时言语不多,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对机电维修方面的疑难杂症,他总是能够手到病除。
白继刚去了亭南矿工作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更爱学习了。他的宿舍床头上有一摞与机电维修相关的书籍,每天翻看这些书成了他的必修课。“来到新矿井工作,接触的设备和供电设施与在原单位大不一样了,只有多学习、掌握更高的技术,才能当好机电维修角色。”这是白继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平日里,白继刚做到边工作边积累技术,这招的确很灵验。耙装机作业中突然发生碰压现象导致送不上电是经常发生的事,为让其他维修人员能快速诊断这样的病根,他总结出了摇表检测电气故障点+手拆耳听电缆问题点的10分钟排障法,非常奏效,使解决这一疑难症变得轻松起来。白继刚还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各种机电设备事故征兆及维修方法进行了汇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讲课材料,取名《设备故障分步排除法》,经常把这些知识带到班组机电讲堂上讲给维修工们听,传经送宝。
凭借着一股子钻劲,白继刚在入陕工作后的短短3个月里,共顺利排除了20余次机电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