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生新闻网讯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加工小作坊规范和监管工作,坚持“规范发展为前提、集中监管为关键、安全便民为目的”的思路,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小作坊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城阳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实行市场化运作
小作坊普遍存在场所狭小、卫生脏乱差、噪音扰民、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城阳区按照青岛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30条”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小作坊实现“园区集约化”生产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流亭豆制品集中加工园区和笑天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园区目前经营良好,产量和监管效率实现明显提升。园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入驻业户同园区投资商签订租赁合同,双方自负盈亏。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两家园区投资商共30万元补贴,并给予每家入驻业户1万元补贴,用于补助园区建设、购置设备等费用。相关街道先后投入40余万元用于排污管网改造、园区绿化、厂房修缮等,实现了“共同帮扶、协同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落实“五个统一”,实现规范运作
(一)是统一原料配送和下脚料处置。业户统一使用园区提供的检测合格的东北优质大豆作为原料,每天按需定时发放,业户不得自行采购。对于生产中产生的豆渣、豆粕等下脚料,由园区统一交由相关企业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二)是统一添加剂使用管理。园区统一采购食品添加剂,集中存放、专人管理,每天根据业户用豆量定量供应,有效杜绝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过量添加行为。
(三)是统一工艺流程。生产车间统一设计布局、统一建设,统一供水供电供气,统一着工作服和一次性口罩、头套,确保加工卫生。
(四)是统一培训从业人员。园区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定期学习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知识,统一参加体检并取得健康证;证件不全的,一律不准上岗操作。
(五)是统一产品检测。园区自筹资金建设快速检测室,每天对出产食品实行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后,要求立即停止销售,并对生产业户进行告诫。一年之内出现两次以上质量问题的,将取消入区经营资格。
三是实施“五项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一)是实施“备案+亮化”制度。区食药局对入驻业户的生产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制度等进行严格审查和验收,绝不降低准入门槛。目前,园区业户均已取得备案证。在每个车间安装监控探头,实时监控投料、加工、添加剂使用等关键过程,视频资料至少保存15天。
(二)是实施信息公示制度。统一制作监管信息公示牌,分别在加工、销售场所公示备案证、健康证、食品安全承诺书、原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目录、规章制度及监管人员姓名、举报电话等内容。
(三)是实施定期巡查制度。属地食药所联合街道食安办工作人员每周至少到园区集中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提高了监管效率。
(四)是实施产销“一票通”制度。园区采购原料和业户对外销售时,必须填写“一票通”销货凭证,由业户和购买者分别存档备案,实现了来源和销路“两头清”。
(五)是实施产品抽检制度。为掌握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每月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出产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每月抽检15批次,主要检测致病菌、违法添加物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