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杨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息,氯碱产业是山东省的传统化工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行业立足自身优势,迎来稳步发展。
据悉,2018年,山东氯碱企业共有36家,共有烧碱产能为1130万吨,约占全国的26.3%;氯碱企业销售收入(含传统配套产品)920亿元,利润82.11亿元。烧碱产量约978万吨,开工率约86.5%,产量同比增加64万吨;89%的烧碱产品在省内消耗,11%出口或者运往省外。省内烧碱主要消费领域为氧化铝生产,以及印染化纤、纺织、造纸、农药医药中间体等需求;约59%的氯气企业自用,41%的外销。聚氯乙烯在生产的有效产能约256万吨、产量205万吨,开工率80%。
另外,通过逐年的技改提升,山东省烧碱已经实现全部离子膜法生产且膜极距基本改造完毕,大规模和集中度不断提升。50万吨/年以上产能企业家数达8家,烧碱产能607万吨,占全省产能的53.7%,集约化的生产易于发挥集团优势,在新技术运用、产业链延伸、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快速发展。
近年来,行业还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山东省内氯碱产业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具备国际水准,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产业链延伸是提高的发展方向。随着山东省烧碱规模的扩大,下游产业链逐渐拉伸加宽,以氯碱为基础的化工产业发展日趋完善。下游产品聚氯乙烯、氯化石蜡、氯化聚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己二酸、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氢硅、二甲基二氯硅烷、氯化苯、氯化苄、双氧水、水合肼、发泡剂、苯胺、光气、溴素、漂粉精等具备了一定规模。三是近年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逐渐重视,如德州实华的乙炔和二氯乙烷无汞催化合成氯乙烯新工艺;滨化集团氧阴极项目已运作3年多,生产每吨烧碱节电650度左右,节能效果更加明显。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烧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山东氯碱行业顺应大势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一是提高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方面,提高装置运行安全稳定性。二是强化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积极联姻精细化工产业,完善及优化氯碱上下游产业链。着重引导进入有港口优势、盐资源优势等天然发展条件的大园区去发展。三是顺应新政策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借助山东省化工转型升级对氯碱的新要求,向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特色领域发展。四是实施氯碱平衡改造。鼓励企业发展盐化石化一体化、盐化煤化一体化“吃氯”产品,加快建设耗氯、耗氢项目,实现企业可持续性跨越式发展。五是促进产能指标交易。出台产能等量置换和产能指标有偿交易政策,加快低效闲置产能退出,促进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氯碱产业借助山东省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主动适应新政策要求,加强企业对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延伸氯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氯碱产业的绿色环保循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