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青深学会带来“智囊团”,为青岛描绘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未来
2021
05/20
11:05

  五月的青岛万物欣荣,四海宾朋在此时齐聚,探寻青岛以数字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5月19日,由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以下简称“青深学会”)主办,即墨区、春光智库联合承办的2021青深学会即墨行暨数字化转型即墨论坛在青岛蓝谷财富管理培训中心举行。

  作为青深学会的“开年”活动,论坛围绕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汇聚了赴深圳、上海体悟实训的代表,来自华为等企业的代表,以及专注于智慧城市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等人员于一堂,深入解析什么是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数字化转型、青岛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在全面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前列等话题。

  交流互动、思想碰撞中,论坛凝聚起创新策源的广泛合力,汇聚和培育更多市场化的力量,为青岛借力数字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更加清晰的未来。

  基础雄厚,青岛发力数字化转型空间广阔

  青深学会是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赴上海专业实训的重要平台,是凝聚政、商、学、研、民等多方交流的载体。此次青深学会即墨行正是发挥平台作用,助力青岛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主要涵盖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对应了城市发展的三大行为主体——企业、市民和政府,最终落脚点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而青岛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早,聚焦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数字化的探索实践,为加快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拓展了广阔空间。对此,论坛嘉宾达成了共识。

  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青岛围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推进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等53家特定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涌现出了海尔、酷特智能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甚至全球的前列。青岛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推出了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实施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催生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生活数字化转型是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内容,聚焦医养教和文娱购行等领域,青岛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便捷支付领域,卡支付、手机支付在餐饮、购物、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市政公用缴费等方面基本普及;数字社保领域,智慧人社实现300多项业务网上直办,电子社保卡开始全面推广;数字教育领域,建成“教育e平台”,初步实现教育数据、资源、业务跨层级流动共享;数字医疗领域,建成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基本实现线上线下预约支付和智能导诊服务……

  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城市现代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青岛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张网、一片云”的应用发展格局:一张电子政务网,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纵向贯通、各部门横向互联,有效支撑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政府部门系统上云率达到100%,汇聚数据总量超过10亿条。此外,加快打造城市云脑,最大限度让企业和市民办事少填表、少跑路、少折腾等实践也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单纯靠项目园区拉动的城市发展黄金期已经过去,当下的青岛需要千亿级的集群拉动、体系拉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就蕴含着这一新动能。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青岛已经具有一定优势,还需要一体规划、系统推进,促进三个领域的整体转型、闭环运作和协同发力。

  “他山之石”,向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城市看齐

  只有研究通透才能选准前进的路径。论坛上,嘉宾们带来了国内外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城市的经验,为青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他山之石”的借鉴。

  山东大学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邹难在智慧交通等领域有数十年研发和应用经验。他以美国、白俄罗斯、济南、临沂等为例,为青岛打开了一扇以数字化赋能交通、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大门。

  邹难介绍,济南搭建了城市“交通大脑”,涵盖了全市几乎所有交通数据,因此,济南的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在全国排进了前三名。而这个“交通大脑”的秘密就在于搭建智慧生态,简单来说就是吸纳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各自贡献出其“王牌”技术,融合到一个生态内,再不断通过竞争进行优化,确保这个生态始终能代表城市智慧交通的最高水平。

  “例如,在济南,驾驶员接打手持电话会被智能抓拍,不仅识别率高,甚至还能直接与数据库中的驾驶员身份证信息匹配。”他说,“为了实现这个功能,项目先后试用了3家企业才最终选出了‘最优解’。”谁的技术好就用谁,好的技术要想方设法融入大的生态,因此,济南的智慧“交通大脑”才具有持续的自我进化能力。

  邹难总结道,智慧是“魂”,业务是“魄”,只要智慧技术与业务结合,智慧城市才是真的有了“魂魄”。为此,他又举了一个“反例”为青岛敲响警钟——国内较早提出建设“交通大脑”的城市是杭州,但杭州的交通管理并不算优秀,就是因为杭州的数据分析没有很好地与业务结合成一个有机体,没有真正发挥价值。

  “对于青岛来说,要做智慧交通,也必须从顶层架构上做好设计,让城市、行业、产业有机结合,让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起来,才能做到智慧生活不断升级。”邹难说。

  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闫杰则现场分享了他在深圳体悟实训的所得:环球雅途这家文旅企业更名为“环球数科”,发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从产业到数字,这家企业没有离开文旅行业,但走上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快车道。”闫杰说。

  就此,闫杰分析,青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有3个突破口:要积极参与到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去,筑牢文化产业素材和数据基础;要用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切入更多产业应用场景;要发挥青岛对外开放优势,打开更多应用场景。

  赋能“百业”,青岛数字化转型需破除数字孤岛现象

  闫杰说:“我们都挤在产业数字化的门口。”的确,不论是对城市发展还是对企业进步来说,数字化赋能“百业”都是大势所趋。

  论坛上,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蕴蓝传递了制造业领域借力大数据转型发展的秘诀。她以酷特智能的C2M模式为例表示,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出丰富的形态,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先进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连接了消费者与工厂,解决了个人定制与流水线生产这对‘天然矛盾’,实现了服装制造业的大规模定制。”她说,“同理,在金融、医疗、零售等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正在多点开花,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诚如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所言,数字经济“扑面而来”,会“更新”所有行业,只有拥抱了数智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潮顺势而为,企业、产业和城市才会在竞争中站稳脚步。

  “数字时代让生产方式、生产资料从过去‘有限供给’的时代过渡到‘无限供给’时代。过去,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可复用,而数字技术和数据可以被无限、重复使用,将极大提升发展效率。”杨守彬说,“因此,‘智慧力’将是未来城市竞争的主赛场。当下的青岛正站在创业、创新、创投的新风口上,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期’,更需要把握这个核心,瞄准机遇,提前布局。”

  放眼望去,头部城市纷纷发力数字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宏伟战略,上海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数字之都,杭州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深圳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在这些目标背后,都有配套的工程,上海、杭州等纷纷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亲任组长等数字化转型小组,顶格推进、顶格协调。对青岛来说,以智慧城市为引领,激发城市数字产业转型已经时不我待。

  杨守彬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优势,也要改正不足。“当前,青岛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数字孤岛现象,各个领域之间的数据库需要进一步打通,才能避免重复建库,提高数据利用率;要成立市区两级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借助‘外脑’,请技术专家、院士、第三方人员帮我们做方案评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